2025年2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,于2025年5月1日正式施行。之前2023年8月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,并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4年第15次室务会会议审议通过。
个人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有关政策从始至终保持追踪和学习,了解国家相关的动向及安全要求,它们是非常有价值的“安全养料”,有了这些“养料”,在项目建设、安全管理、安全技术保护等企业工作实践中,可以主动考虑这些宏观层面的安全要求,在设计和实施具体安全措施时,尽量满足安全合规诉求,甚至将法律、行政法规、标准规范中的一些新趋势要求,前置到安全设计规划中。
企业安全落地实践方法变成了从下往上的思路开展,因此在面对外部安全监督管理时,如“检查、评估、考核、审计“等,往往效果比较好。
《管理办法》正文内容有二十条,根据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》《网络数据管理条例》等法律、行政法规指定本办法,目的是规范个人隐私信息合规审计活动,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权益,是我国为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而制定的重要法规。
1.定义: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审计,是指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是否遵守法律、行政法规的情况做审查和评价的监督活动。
@保护部门:国家网信部门、其他履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责任的部门。这些部门可能包括工业与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,对其工作进行简要整理
@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者:一般个人信息处理者、超过1000万以上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、超过100万以上个人信息处理者、提供重要网络站点平台服务、用户数量巨大、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者。
@专业机构(审计):从事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机构,需要具备审计服务能力,并与服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、场所、设施和资金等,鼓励通过审计认证。
具体可参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》,该条例在《数据安全管理15讲》课程的(第4讲 如何搭建企业数据安全合规体系)中进行详细讲解。
在我国的法律、行政法规、标准规范中,与“数字”相关的点特别值得进行总结,它可以提醒企业在安全合规中必须要遵循的内容,比如审计风险整改完成后,15个工作日要上报整改报告。《管理办法》中与“数字”相关的要点,整理如下:
《管理办法》附录中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》是后续开展审计的核心依据,定义了详细的审计条款,可作为建设企业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的重要指引。
平常接触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工作时,我们能想起APP合规、备案,想起“用户协议、隐私政策、个人隐私信息收集清单、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”等等。
涉及个人信息相关联的内容都非常细致、非常多,通常难以掌握。在学习这个附录时,发现它的逻辑比较清晰,形成【26类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重要情形】,对可能的【配套文件】进行整理,供参考。
结合个人理解,对《管理办法》中提出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合规审计工作,提出一些思考,如下:
审计作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工作重要闭环动作(规划、建设、运行运营、检查、审计),是对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者在履行合规、管理、技术等动作开展必要的审查,目的是强化处理者的责任,后续必将是企业履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的必选动作。
@企业侧可通过《管理办法》的要求及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》提及的26种重要情形,借“审计”要点,建设企业个人隐私信息合规体系,完成基础合规动作。
重点在安全有序基础上,鼓励数据流通、发挥数据要素价值,因此以数据业务为核心的数据安全,可以拆解成两部分数据安全:
:主要指数据安全能力,如基础的加密、脱敏、防泄漏等,包括一定纬度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;
围绕数据处理活动的风险而展开,属于新型的、要研究的安全。如数据接入合规、数据分类分级、颗粒度更细的权限(数据权限、账号权限等),侧重以数据业务中数据全过程处理活动中的风险管控。
与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,重点是强调“个人隐私信息保护”,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为基本出发点。因为
比如大量的APP、小程序,从企业管控角度上看,“抓手”比较明确,但是细节内容、规则、条款太多,除了安全技术部分,与法务合规工作结合度较高。
总体上,个人信息作为数据安全范畴的一部分,数据安全工作中需要仔细考虑个人隐私信息、敏感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。【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工作】可单独成为一个重要安全分支,遵循它自己的逻辑,在企业实践中要与数据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区分度,比如建立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相关组织、制度和安全事件应急预案;比如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影响评估、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等必选工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